- 金钱
- 1194
- 魅力
- 5
- 威望
- 957
- 积分
- 962
- 精华
- 0
- 帖子
- 788
|
本帖最后由 Rio 于 2011-12-20 00:30 编辑
回复 Rio 的帖子
海归就业竞争优势不再
就业指导专家赵正宝认为,调查反映了海归的生存现状。海归曾经是令许多人羡慕的身份,但随着数量的大幅增加,如今海归的就业优势已经不再明显。他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1.从宏观讲,在当今社会海外留学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化中,没有工作经历的海归回国后的收入不会像前些年那么高,这是正常的。
2.如今海归的就业形势已经发生了两个维度的变化。一是留学地域更分散。前几年的海归多以留学美国为主,而近几年留学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数量逐渐增加。除了一些顶尖名校外,许多海外院校主要目的是赚取教育经费,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了一些海归留学后知识积累和综合素质得不到明显提升;二是专业选择更广。前些年许多留学生选择的都是美、英等名校的优势专业,这些海归回国后有80%都找到了相当好的工作。而如今的专业选择更广泛,特别是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商科、会计、金融、人文专业比例有大幅提升,这就导致了海归的同质化比较严重,就业竞争力下降。
3.如今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学历并不是唯一的考核因素,而是更看重能力和经验。能力如何评判?指标就是工作经验。许多所谓的“小海归”出国前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只是为了出国而出国,或者是为了躲避就业竞争,回国后竞争力与普通的本土毕业生没有什么差别。拿到国外的学历只能证明你在那个国家的某个城市生活过,并不代表你具备了行业细分的竞争力,甚至也不能代表你的英语能力比本土的人才更高,因为许多留学生出国后仍主要生活在华语圈内。而对于那些在国外已经工作多年的高端人才,收入会明显与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有很大差距。
专家建议
海外工作两三年再回国
赵正宝称,海归并非一定意味着高薪与高职位。要想回国后就业竞争力更强,就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留学毕业后在海外工作2-3年,多了解所从事行业的国际情况。因为企业更加青睐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国际视野和海外背景的海归。如果海归们通过在国外实习或工作,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再回国就业,竞争力就会大很多。二是在出国前就根据自己的情况,理性规划学习目标和职业生涯,从而选对适合自己的专业。近几年,商科专业一直都受中国学生的青睐,特别是金融业很受准留学生的欢迎,但也要考虑市场的同质化和饱和程度。
赵正宝建议,不同的“海归”需要有不同的求职策略。像那些在国外读完本科或硕士,没有工作经验的85后“海归”,竞争力不是很强,因此在专业对口、薪酬水平上要求也不能太高。就业策略是放低姿态,先积累工作经验,通过继续学习提升学历,逐步跻身高薪行列。
>>案例
小海归期待厚积薄发
今年7月,刘昕从英国排名前10名的爱丁堡大学教育学硕士毕业。回国后,经过几个月的求职,刘昕进入了一家出版机构工作,月薪约5000元。这样的待遇让她十分沮丧。
原来,自2008年到2011年,刘昕在英国学习生活了3年多。除去奖学金和打工收入,共花费了40多万元。而按照目前的薪资水平,刘昕最起码要工作七八年才能收回成本。
出国前,刘昕和家人都期待海外的留学背景对回国后找工作有帮助,“尽管不知道有多大”,但没想到回来后并没有实现预期。2007年,刘昕本科毕业,父母一心希望她出国深造。经过一年的准备,刘昕如愿进入爱丁堡大学。
刘昕说,自己回国后的求职经历让她非常有感触。一是从事的工作与留学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多交集。尽管刘昕所在的单位属于外语类出版行业,也与教育相关,但她实际所做的事情与所学专业相去甚远;二是北京普遍海归的薪资水平都不理想。刘昕说,目前单位的薪资待遇是她感觉最不理想的地方,也是她无法将这个单位作为归宿的最主要因素;三是海归经历其实也有负面影响。比如一些民营企业认为自己用不着聘用海归,或者认为海归的要价高不划算,直接在简历筛选阶段就把海归筛掉了。
但是,刘昕的心态也摆得很正。她说,目前这样的状况虽然不太满意,但由于自己之前并没有工作过,只是有几年的海外学习经历,对国内的行业发展也不了解,所以不能太在乎薪资待遇。她说,自己目前仍处在学习阶段,希望通过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她认为,海外学成归来说明自己有潜力,希望能厚积薄发,“等工作经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薪资待遇自然不是问题”。
对于自己的留学经历,刘昕认为帮助非常大,包括英语能力、表达水平、思维方式等,“尽管有些转变是潜在的,也不能直接应用在工作中”。
刘昕建议,其实在出国前最好能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如果只是为了学习语言,并不一定非要出国。如果希望提升自己的就业力,最好能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再出国,先了解国内的行业状况,再加上国际化的视野,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