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ylove
- raylove的个人空间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黄果树瀑布,美丽如你
|
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沿着坦荡如砥的柏油路,奔向向往已久的黄果树瀑布所在地——镇宁县城。路是平静的,但人们的心情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从平时所见到的关于黄果树瀑布的画面和电影镜头,联想到就要看到它的实景了,一种欣慰的、满足的快感油然而来。瀑布处在镇宁县的白水河上,从安顺汽车站出发,约两小时就到达了。当汽车里的旅客争着看窗外逶迤的远山,欣赏着图案似的田野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则浮起无边的遐想……
汽车从镇宁县城通过,又行驶了二十分钟,忽然听到象山崩、象雷霆一般的隆隆巨响,打破了方才汽车里的寂静。“我们就要见到瀑布了!”人们不约而同地议论起来,而且越来越兴致勃勃。号称“黔西明珠”、“地上天河”的黄果树瀑布,你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汽车在瀑布北侧一家饭店门前停下来,旅客们下了车就急急忙忙奔向瀑布去了。才转身走了十几步,便俯瞰到从陡崖飞落而下的四幅白练,隆隆吼声震天动地、惊心动魄。我们虽在公路上但山风习习,瀑布激溅的水花飞沫如蒙蒙细雨,轻盈地迎面飞来,清凉袭人,费城旅游爽快适体,暑气全消,顿觉心情舒畅异常;俯视瀑练,豪气勃然而生。我循着山崖小路,登上了观瀑亭。观瀑亭傍崖临河,建在峭岩上,古雅而端庄和瀑布遥遥相望。大瀑布从那刀削斧劈般的悬崖上直泻下来,好一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而那落瀑的悬崖,象凹形折迭的围屏,黄崖、绿树、白练交织在一起,五彩缤纷,光艳夺目。这和刚才站在公路上侧望的情景又迥然不同:一是观其侧面的断金裁玉之美;一是纵览全貌壮阔雄浑之状。如果站在六十米外的瀑布下面对着瀑布向上摄影,该是一幅多好的奇危险峻的景象啊!可我们只能在观瀑亭上远摄瀑布,气势虽不够壮阔,但人物近景却比较清晰。我们在观瀑亭上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就沿着山崖小石路走到瀑布跌落处的犀牛潭旁边。观瀑亭和犀牛潭当中的扇形地带,芳草茸茸,绿树葱葱,苞谷飘舞的绿带,柿秧喷洒着幽香,形成一个独特的,又与瀑布相谐衬的风景区。立而环顾,只见枝叶摇曳,蜂翻蝶舞,遍地丛生着山花野草和仙人掌。柿子香、野花馨,沁人心脾。下到河边,回望观瀑布,观瀑亭如引颈欲飞的彩凤。相隔五百米的彼岸,瀑布如同天河倾泻下来。
瀑布跌落处,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深水潭。传说曾有犀牛从河中登崖,因而得名。潭水和白河水适成相反的两色,一碧一清。瀑布跌落如翻江倒海,烟雾弥漫腾云吐霰,水雾浑然难辨。瀑布激起的冲天浪花和片片水沫,冲腾高远竟达五六十。
据同行的一位昆明游客说:“在犀牛潭的上方,瀑布后面的绝壁上形成一洞。洞口常为瀑布遮掩,故名之曰‘水帘洞’,洞深二十米,且有游人在洞壁上题有‘雪映川霞’四个大字。此洞现已开辟,经过几年的修建,成为一处很美的风景点。”他说完,又拿出一本书,翻开指给我看,有几句画浪线的说:“溅沫下降,如蒙蒙细雨,而以夜间尤甚,故黄果树公路有一段名‘夜雨洒金街’。盛夏临莅,暑气全消,故游人多乐来此避暑,以观山岚河流之胜。”后面附记曰:“摘自《镇宁县志》。”
看了县志记载之后,便想起刚到这里时,站在路旁那种凉爽适体的感觉来,就想返回时再到彼处适爽。此时已是夕阳西下之时,于观瀑亭上仰观瀑布,飞腾的溅沫映出彩虹弯然出现,五光十色,光彩耀眼。一座弯弯的彩桥高悬在簇簇云朵上面,真是一派仙人踏金桥,神女舞彤云的诗画意境了。俯瞰谷中,轻纱拂拢,晶晶莹莹,瑰丽多姿;远望周围群山,明明朗朗,妩媚幽闲。游兴正酣,便乘兴登瀑布后面绝壁上的“水帘洞”。当我们登上这峭崖,来到洞口,不禁惊喜了:这不是《西游记》洞天福地的景致吗?
“水帘洞”是隐藏在瀑布背后的一条岩廊洞穴,位置正好在瀑布半腰,全长一百三十四米。洞内生物化石和藻类斑驳杂陈,光怪陆离;岩溶水渗透滴落,夏威夷旅游团结成数不清的石乳珠,晶莹可爱。尤为奇特的是由于侵蚀塌落,靠近瀑流处的岩壁形成六个大小不等的天然洞窗。瀑布如帘挂在洞前,使岩廊洞穴成为名副其实的“水帘洞”。
早在1638年,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到黄果树观赏瀑布风姿时,就注意到“中剜三门,水由此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的“水帘洞”景色。过去,由于岩壁陡峭,无路可行,游人只能隔山远眺,望洞兴叹。现在洞中五个洞厅全部打通,并在洞窗设置了“摸瀑台”、“试风口”、“听涛洞”等景点,两侧建起石径便道直通山下。游人从观瀑亭下,从左从右均可以经“水帘洞”钻到黄果树大瀑布背后。置身于各洞窗,雪白的瀑流在面前倾泻而下,直坠犀牛潭,山谷随之轰鸣。晴天上午,透过水帘间隙俯视,还可以看到犀牛潭升起的七彩霓虹,雄伟中又增添了童话般迷人的色彩。
汽车又飞驶在滇黔公路上,黄果树瀑布洋洋大观的图景久久不能忘怀,始终喧腾在脑海中……(来源于纳美旅游网www.aotrip.net)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热门日志导读
评论 (0 个评论)
GMT, 2024-11-1 12:00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