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特华人网 | LeicesterBBS

 

 

搜索

美国大峡谷,一步一惊心

已有 199 次阅读 2013-2-27 08:31 |个人分类:我的白日梦

由于海拔差异,峡谷北岸的气温相对低于南岸。冬季,该地区常有大量降雪。从北岸观望,峡谷的扩张较为明显。大峡谷的边缘是一片森林,越往峡谷中走温度就越高,到峡谷底端则近似荒漠地带,因此大峡谷中包含了从森林到荒漠的一系列生态

西缘:断崖奇险彩色沙漠

贵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美国大峡谷,总面积为24724.7平方公里,共分南缘、北缘、东缘和西缘四部分。南缘海拔2100公尺,是目前游客到访最多的地方。北缘海拔2500公尺,每年的五月中到十月中开放,温度也较南缘低一些。东、西缘对国内旅游者较为陌生,其实早在三、四千年前,美洲的印地安人已在大峡谷定居而住,而大峡谷东缘、西缘正是现在还尚保存的两个印地安自治区。

大峡谷西缘是属于华莱派(Hualapai)印地安人所有。因为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所以不受美国政府管辖。这里的印地安政府不希望受到太多外界的干扰,所以它早有限制来访人数的法律,反而演变成它没有南缘流行的问题。许多旅游公司每年都必须申请印地安政府所发有限的特别旅游许可证,才能够带游客来此一游。

大峡谷西缘是整个大峡谷旅游里游玩项目最多的地方。这里是唯一准许游客乘坐直升机从谷顶飞到谷底、也是唯一准许游客乘坐游船在科罗拉多河上游玩的地方。科罗拉多河是大峡谷的创造者,若不去谷底,乘坐游船在“创造者”上游玩,如同到了长城,而没有登上去。

在大峡谷里,游客可以乘直升机从谷顶降落到有二十亿年历史的谷底,然后乘坐游船泛游在那条孕育大峡谷的科罗拉多河上的行程。从平静的河水上仰望峡谷两边雄伟的风光,那种奇妙感觉真是笔墨难以形容,而只有亲临其境才能够体会到。

回到谷顶上可乘坐温顺的西部马车悠闲地漫游峡谷,还可尝试一下威猛的悍马(Hummer)刺激地穿梭于峡谷之中。这里是大峡谷上唯一可以参观印第安人部落独特原始建筑的地方。印第安人不用一根钉子就可以把木头堆砌成一间坚固的房子,技术之高,可媲美我们中国古代的鲁班师傅。

Skywalk登天步行

通常我们都是在直升飞机上俯瞰大峡谷,从来没有听说过可以在大峡谷上空漫步。在悬崖峭壁上飞跃翻腾,向来只是武侠小说才有的情节。不是有一句话么,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随着“空中玻璃走廊”(Skywalk)正式开放,游客现在已经可在大峡谷上四千英尺的高空中徒步漫游。这个有着“二十一世纪世界奇观”美誉的创新景点,将带领世界游客体验大峡谷奇幻之旅。这是人类第一次可步行到峡谷空中,用720度开放视角欣赏大峡谷。

Skywalk2007328日正式启用。这个U形玻璃平台,从大峡谷的老鹰岩(Great Eagle Point)延伸出来,长七十多尺,比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还要高出一倍多。玻璃走廊那匠心独运的悬臂式设计,能抵御世界上所有天桥步道都不能承受的恶劣天气。即使受到时速超过200公里、威力达龙卷风程度的烈风从超过八个不同方向的吹袭,玻璃走廊仍会安然无恙。

玻璃走廊如此“内力深厚”,全依赖其一百二十八支钢柱,直插入四十六尺深石灰岩壁的强健桥墩,使桥身可承受两万人的重量。虽然如此,每次进桥的人数仍会限制在一百二十人以下,为确保所有游客都享有充裕的空间、以最佳角度饱览峡谷美景。

每位踏上Skywalk的游客,都要穿上一双特制的鞋子,避免刮花脚下的玻璃台面,鞋子也可作为游客“登天步行“的纪念品。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大峡谷玻璃桥发展公司在老鹰岩上增设了露天餐厅,在为游客提供各类美食的同时,确保游客拥有更充裕的时间游览玻璃桥和老鹰岩的绝美景色。露天餐厅考虑到了游客的需求,就近设置用餐和休憩的地点,避免了游客们原来从老鹰岩上桥观光,拍照,然后还要再行车10分钟到蝙蝠岩用餐的匆忙行程,为游客预留充足的时间从容体验“大峡谷空中行”奇幻之旅。

丰富的沿途风光

如果从拉斯维加斯、凤凰城或圣多娜小镇前往令人神往的大峡谷西缘,在途中可先到密德湖和胡佛水坝,三者间有密切关系。胡佛水坝竣工于1935年,胡佛水坝建成后,大峡谷流出的科罗拉多河水被截断,密德湖就这样形成的。密德湖号称北美最大人工湖,长约460公里,呈Y字形。拉斯维加斯约85%的用水来自这个湖。

胡佛水坝是当年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建筑物。水坝用了660万吨水泥建造,足足可以建造一条连接旧金山和纽约的高速公路。从高处往下看,水坝真的很雄伟,乘坐旅游巴士,你可以停下来,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拍张照留念!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註 冊

Archiver| Leicester BBS

GMT, 2024-11-24 01:27

Powered by Discuz! X1.5

© 2001-2010 Comsenz Inc.